Taiwan
Fun雜誌,
2003年5月
吉他聲響起,手執響板的舞者慢慢高舉雙臂,旋轉,加快,舞者的眼光帶著媚惑掃過全場。從緩慢的哀怨到快節奏的激昂,彷彿全場的觀眾的靈魂都被吸引。舞鞋踏在木質地板上,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踏腳聲都和吉他都完美結合。還有靈魂,似乎也要從舞者身體的深處躍出……
因為佛拉明哥,台灣和西班牙之間的距離拉進了,從師大路的PUB到高雄的駁二倉庫,佛拉明哥全台狂燒,將台灣的夜空點綴的更美。
 |
發源於安達魯西亞,佛拉明哥是一種舞蹈、歌唱與吉他結合的藝術。雖然佛拉明哥音樂擺放在「世界音樂」的展示架上,認真的佛拉明哥藝術家會告訴妳:佛拉明哥不是民俗音樂。
承襲了古老的西班牙音樂、摩爾、拜占庭、猶太、伊比利半島及其他地中海文化,拉明哥經過幾個世紀發展,慢慢成為成為今天的樣式。
|
佛來明哥舞者肢體的運用一方面強調力道,戲劇性的表情,細膩的手部動作則與印度舞蹈類似。除了歌曲、吉他還有響板的伴奏外,舞者時而配合節奏拍手,時而腳踩地加強韻律,即踢踏舞的精髓。隨著音樂表現的變化,舞者的肢體表現也隨之哀悽、歡愉,彷彿作著靈魂最深處的展現。
知名的佛來明哥演唱家毫無例外幾乎都帶著濃重磁性的音質,沒有天生滄桑粗啞又能高亢的嗓子,似乎就沒有希望,據說,典型的佛來明哥歌唱家幾乎都是愛好杯中物的人物,表演前喜歡用烈酒來燒嗓子。
這樣一來,他們的聲音總是充滿了雄渾力道,無論男女都帶有大地粗曠的質感。承繼了傳統又兼具創意的卡馬龍則是近代最受歡迎的佛拉明哥演唱家,他的吉普賽嗓音幾乎是與生俱來,幼年時就已展開演唱生涯,十六歲就成為職業歌手,無論在西班牙本土或是海外都有極高的知名度。
而談到佛來明哥吉他則不能不談派可魯西亞。派可早年承繼了佛拉明哥傳統,演奏時的指法技巧有如天神下凡,是全世界吉他迷一致的最愛。後期的派可不但技術更精進,也將包括倫巴等許多不同的音樂的元素融入他的佛拉明哥中。
|
 |
成名甚早的派可早年常與卡馬龍搭配,後來隨著派可的海外演出愈來愈頻繁,他們倆個人也就漸漸地不在一起表演。
安達魯西亞各地發展了佛拉明哥許多不同的調式,最常見的是一種以十二拍為單位的曲調。在十二拍的循環中,同樣的和聲進行,吉他手可以有不同的即興變奏,調性通常以小調為主。
 |
「孤調」(soleares,西班牙文原意『孤獨』)和「歡愉調」(alegrias,原意『幸福、快樂』)是最常見的佛拉明哥曲調,兩者同樣都是以十二拍為一循環。此外,還有Buleria
歡喧調----吉普賽傳統節慶必備的音樂,節拍快速,氣氛熱鬧。
在台灣,佛拉明哥的唱片並不容易買到,市面上有一些合集可以試試看,或者可以從派可的專輯入門。
佛拉明哥是聯合國明定的世界人類遺產。法國唱片學院很早就開始蒐集這項音樂的錄音,唱片學院的「LE
CHANT DU MONDE」系列是想要深入了解這項音樂的讀者們很好的選擇。至於在哪裡買?嗯,就是法國人開的那家連鎖店-fnac。(事實上,台灣其他唱片行的佛拉明哥專輯可說是少的可憐。)
|
隨著佛拉明哥的普遍化,原本集中於台北的佛拉明哥教室也紛紛其他城市拓展。其中「迷火」在台中以及高雄都有開課,迷火的網站是:http://www.flamenco.com.tw/about/about.htm。此外,旅居西班牙二十多年的許金仙女老師也開始在新竹以及高雄授課,她的聯絡電話是0952-528-935。
別再想了,快來體驗佛拉明哥的獨絕美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