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旅遊 >

TAIWANFUN雜誌 , 2008年8月
 

臺東縣政府臺東縣政府

人文風情


:: 原住民文化

台東早期屬於番界禁地,直至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才實行開山撫番政策,清咸豐朝,漢人才大舉進入「後山」。原先這裡都是原住民的居住地,目前雖然漢人佔了全縣人口的大部份,但相較於其他縣市,原住民比例仍然是最高的,計有卑南族、排灣族、魯凱族、布農族、阿美族、雅美族(達悟族)、噶瑪蘭族等原住民族群,約佔全縣人口的31.5%。

 

卑南族 卑南族

卑南族以台東市及卑南鄉為主要居住地,是長女承家業的母系社會,生產形態為農耕兼狩獵,早已接受漢化從事水稻耕作。卑南族雖各社風俗不一,但每年七、八月的收穫祭、十二月二十四日晚間起至隔年元旦的年祭活動(包括傳訊息報佳音、少年猴祭、成年禮、大獵祭、婦女迎接族人凱旋活動、除喪祭、族人開年同歡等),都是卑南族的大祭典。


布農族 布農族

布農族為典型的高山原住民,分布在埔里以南的中央山脈及東側,在台東縣則多集中於海端及延平兩鄉,是嚴守一夫一妻制的族群;布農族人和音唱法非常獨特,連小孩子都能以和音吟頌歌謠,這聞名的八部合音,是上天賦予布農族人最特殊的才能。


阿美族 阿美族

阿美族是台東原住民人數最多的一族,是母系社會。阿美族人非常嚴守年齡階級制度,長幼有序,且服從勞動,每年七、八月的豐年季最為人知。阿美族的歌謠,節奏輕快、易懂,是親和力最大的原住民歌謠。


魯凱族 魯凱族

魯凱族主要分佈在卑南鄉的東興村,以片岩為房舍建材,超大殼桶、長形木雕是代表文物。魯凱族過去是貴族階級制度,在嚴謹的社會階層,連同族的世系傳說,都區分出貴族與平民的不同。但目前貴族階層多已式微。


排灣族 排灣族

排灣族為台灣第三大原住民,在台灣南端的大武山分南北,日出方向在地域劃分上屬為台東縣,而日落方向則屬屏東縣。在排灣族語法裡,日出方向叫日出民族,日落方向為日落民族,屬於日出民族的台東排灣族人,與其他各族,包括漢族交流較多,相互影響也較深。


雅美族(達悟族) 雅美族(達悟族)

雅美族(達悟族),世居在蘭嶼島上,與世隔絕,文化也相對保存完整,丁字褲、橫紋衣,銀盔戴頂,配合著五顏六色的拼板舟,甚為獨特。捕飛魚是雅美人一年中的盛事,生活重心都圍繞著捕飛魚,甚至是信仰與宇宙觀也與飛魚有關,因為雅美人傳說,天神住的家也有飛魚!


噶瑪蘭族 噶瑪蘭族

噶瑪蘭族主要居住在長濱鄉樟原村等地,是人口數最少的族群。噶瑪蘭族人是平埔族當中族群意識最強烈、文化特質最鮮明的一群,族人最可貴、最引以為傲的地方,在於日常生活作息中保存了噶瑪蘭文化。然而受限於地理環境,族人齊聚不易,加上受到現代化衝擊,以及族群身分的曖昧不明,使得先祖遺留下來寶貴文化資產急遽流失,噶瑪蘭文化傳承遭受前所未有的斷層。


 

看英文版